1、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为基本原则。年老胃弱者,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,如百合莲子粥、银耳冰糖糯米粥、杏仁川贝糯米粥、黑芝麻粥等。此外,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,少吃辛辣刺激食品,这对益肺是大有好处的。 2、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,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。夏秋之交,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、健脾,少食多餐,多吃熟、温软开胃,易消化食物。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,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,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,待胃火退后再进补。 3、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“春困秋乏”。秋乏,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,常表现为倦怠、乏力、精神不振等。防秋乏的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,但要注意循序渐进;保持充足的睡眠,亦可防秋乏。 4、预防秋燥 秋天雨水较少,天气干爽,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“秋燥”,中医认为,燥易伤肺,秋气与人体的相通,肺气太强,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,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“干燥症”,比如皮肤干燥,多有咳嗽。防秋燥,重在饮食调理,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清燥、养阴生津的食物,比如酸角、西番莲、梨、甘蔗、荸荠、百合、银耳等。 5、预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,预防感冒,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,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;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,一般在25℃~27℃。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,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。
一、居家养老 自由性较高、隐私受到保护。花费视住房周围硬件、软件配套设施而定,可能没有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点。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,一旦身体有恙或发生意外,容易耽误时间。 二、社区养老 自由性较高、隐私受到保护。吃、住、行等方面可由社区提供帮助,生活较方便。由于资助,个人承担的服务开支较低,花费不高。、就近网点服务对老年人有利,便利性较强。独居老人在家安全性较低,但考虑到社区中有机构,一般疾病可及时。 三、养老院 养老院生活条件较好,普通养老院半集体化生活自由度不高,且隐私很难得到保障。成本视养老院级别、床位级别而定,养老院成本较高,养老院中基本设施完备,老年人安全系数较高。 四、(产权化)养老社区 自由性高、隐私受保护,有管家照顾,生活较舒适。会员制、购买产权房等成本较高,社区中硬件、软件配套齐全。服务人员随叫随到,安全性有较高保障。 五、异地(候鸟式)养老 自由度高,享受体验度高。如果是投奔亲友或居住到当地的老年中心,成本虽高但尚能接受;如果是异地置业型,一次性购房支出压力较重。各地度假式养老机构开始兴起,但考虑到旅途风险,陌生目的地的环境、餐饮风险等,安全性较差。
呆老人因夜间的惊慌失措而睡不着,多数情况下会对护理者的休息造成障碍。此时,即使自己可能很累,也要求护理人员努力保持冷静。要记住,呆老人并不是故意要影响别人的,这都是疾病造成的。养老院护理人员可以尝试使用的照护方法包括: 1)以友好平静的方式和令人安慰的态度接近老人,努力了解老人需要什么; 2)温和地提醒老人“这是睡觉的时间了”,安慰老人现在一切都好; 3)如果老人在黑暗中迷糊又害怕,甚至出现幻觉—看到或听到事实上不存在的事情,护理人员可以打开床头灯陪老人坐一会儿,和老人轻声说话,或者放一段轻柔的音乐,这对缓解老人的情绪会有所帮助。切忌纠正老人,或和老人讲道理,告诉他们看到或听到的东西是不存在的。要体谅老人藏在幻觉后的真实感受,给予老人安慰; 4)如果老人需要小便,护理人员可以陪老人一起去卫生间,或者使用房间里的便携马桶或尿壶,照顾老人大小便; 5)如果老人因为失禁而睡不着,可以考虑让老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使用一次性内裤,并在床上铺一块柔软的布垫子; 6)如果老人夜里起来游荡,护理人员可以温和地陪老人先坐一坐,问问老人需要什么,之后引导老人回到卧室,躺倒床上继续休息; 7)如果老人饿了,可以给他们吃一些简单而少量的食物,比如芝麻糊、米粥等等。不要给老人吃凉的东西,以免引起肠胃不舒服。 某些身体原因会引起老人夜间的躁动,比如疼痛、睡眠窒息症、睡眠周期性腿动、抑郁、泌尿系统疾病或者大小便失禁等。此外,某些也会影响老人的。 养老院护理人员应记录老年人睡眠异常情况,并及时向护理主管报告。必要时,由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,并提供干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