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对长期控糖至关重要。以下5个有针对性的生活习惯,每天照着做,稳稳控血糖。
1、饮食好习惯:每天300毫升纯牛奶或酸奶,每周不超过4个鸡蛋;全谷物、杂豆类宜占主食摄入量的1/3;蔬菜不要于绿色蔬菜,食用种类要丰富;白开水是,其次选豆浆,调口味可喝淡茶;少盐(每天少于6克),能蒸煮不煎炸,不吃加工类肉制品;甜味剂可选木糖醇;先吃蔬菜,再吃肉类、鸡蛋,吃主食;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,选低升糖指数的水果。
2、运动好习惯:血糖小于5.6毫摩尔/升,先吃点糖再运动;每周运动5~7次,每次30分钟左右,避免连续两天或两天以上不运动;运动时间放在餐后一小时开始,尤其是晚餐后锻炼更值得提倡;随身携带糖块、饼干等小零食,一旦出现低血糖及时食用;运动前要热身,运动后可通过慢跑、伸展运动等放松;若处于急性发病期或期,结束后再运动。
3、监测好习惯:每3个月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;尽量餐后两小时测量血糖,吃药前测量空腹血糖;手指用酒精棉片消毒,待酒精挥发后再采血;手指消毒不要用碘伏,会影响测量数值;按时记录血糖测量数据,可做成表格记录。
4、用药好习惯:遵医嘱用药,不排斥胰岛素,尤其是胰岛素强化;按医嘱定时用药,不随便停药、换药;注意胰岛素存放温度和环境,未开封应储藏在2℃至8℃的冰箱冷藏室内,已开封的话可以在30℃以下室温保存;需长期使用胰岛素控糖的Ⅱ型糖友、容易反复出现低血糖的Ⅱ型糖友、饮食不规律的Ⅱ型糖友,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泵;胰岛素注射针头一针一换,实际使用过程中,可1天至3天更换一次;不同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也不同,短效的打腹部,中效的打大腿和臀部,预混的早上打腹部、晚上打大腿和臀部。
5、复诊好习惯:每年定期做一次体检,特别要重视筛查;每月或每季度到医院复诊,根据病情调整用药。
哪些人要特别加强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?指出:
一是患者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,冬季平均血压高于夏季,且血压容易波动。
二是患者。冬季发生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数明显增加。
三是患者。患者心脑血管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群的3倍,而且很多合并有,因此患者一定要重视在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。
四是吸烟者。里的尼古丁进入体内后会使心跳加快、血压、血管痉挛而诱发。
五是老年人。心脑血管疾病的年龄特征很突出,随着年龄的增长,发病率和率均有明显增加。
养老院有哪些具体的服务标准?主要内容如下。
1.服务人员上市,着装整洁,举止端庄,举止得体。24小时值班制度,随叫随到,值班日志和日常查房日志,日常查房记录。
2.为中心老年人购买居民保险,落实医院,及时。
3.建立病历档案,每年进行一次体检。
4.厨房、餐厅分开,厨房配备餐具消毒、食品储存等必要设备,餐厅配备桌椅。
5.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,建立食品留样备查制度,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。
6.餐饮服务人员体检后方可上岗,加强食品卫生监督,严防食品。
7.一日三餐按时开餐,每天有食谱并公示。每周不少于两餐肉,膳食营养,干稀搭配合理。
8.为供养人员提供春秋夏冬免费服装和床上用品,每季度更换一次被罩、床单、枕巾。
9.洗浴设备齐全,且能满足供养对象的洗浴需求。
10.中心每月为养老人发放一定数额的零花钱。
11.为自理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。
(1)每天给房间送开水;
(2)提醒和指导老年人做好洗漱、淋浴等个人清洁工作。保持口腔清洁,外观整洁,无长指甲(脚趾),身体清洁无异味;
(3)定期更换、清洗、晾晒老年人衣物及床上用品;
(4)每天检查房间,观察老年人的身心状况,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特殊情况;
(5)提供24小时值班服务,并做好记录和交接班。